探巾帼发展路径 展创新实践成果
关于中国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访调研的会议纪要
2025年7月17日,中国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下称“学院”)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司调研,重点考察企业发展历程、创新模式及妇女发展实践。妇联蔡主席和随从、公司总经理舒红云女士与负责人王泽民先生及县优秀女企业家代表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围绕学院提出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学生踊跃发言提问,我司代舒红云总经理依次回应并给出合理建议,整场会议气氛友好务实。

(一) 企业源起与沿革综述
初衷: 公司创立于2010年,源于创始人舒亚先生与舒红云女士整合家乡优质农产品、提升附加值、带动固镇乡亲致富的愿景,以“立足乡土、服务民生”为核心理念。
挑战与克服:
初创期: 面临资金短缺、设备不足、市场认知低、人才匮乏等困难。
克服: 依靠艰苦奋斗和过硬品质赢得客户;精准定位细分市场;联合本地力量攻克原材料难题;从农贸市场起步开拓渠道。
发展: 逐步扩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与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等),拓展线上线下渠道,成为区域知名企业。
(二) 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传承: 坚守传统工艺精髓(如天然无添加)和“诚信为本、勤劳实干”的创业精神。
创新:
工艺技术: 引入现代设备、自动化及生物技术,提升效率品质,开发健康新品。
管理营销: 推行精益管理、信息化系统;运用新媒体、直播等拓展品牌。
融合: 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三) “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与妇女发展
运作机制:
企业: 提供订单、标准、技术、品牌、保底收购;负责加工销售。
合作社(妇女骨干参与): 组织农户(尤其妇女)按标生产;统一培训(企业指导)、农资、初加工;原料供应企业。
家庭农场/农户(妇女为主): 利用自有资源按合同生产。
妇女发展路径:
经济赋能: 提供家门口就业增收机会,保底收购稳收入。
技能提升: 定期生产技术、安全、技能、电商等培训。
地位提升: 参与管理、担任骨干,提升话语权与自信,涌现女性带头人。
兼顾家庭: 灵活生产方式便于兼顾农作与家庭。
组织互助: 合作社成为交流互助平台。
(四) 未来发展规划与妇女项目展望
公司规划:
目标: 巩固区域,拓展全国及海外,打造豆制品标杆品牌。
举措: 加大研发推健康新品;强化品牌;推进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深化线上线下渠道;引进培养人才。
妇女项目规划:
深化模式: 优化组织与利益联结,复制模式惠及更多乡村妇女。
能力升级: 重点加强管理、营销(电商)、创业等培训。
品牌赋能: 探索打造“红花巾帼”子品牌及故事。
合作研究: 期望与学院合作总结模式,开展理论研究与倡导。
(五) 现场互动问答精要
在深入交流后,会议设置了现场互动环节。学院学生代表踊跃提问,我司总经理舒红云女士代表进行了坦诚回应:
学生A问: 在企业发展中,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答: 学历是重要的基础,它代表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潜力。但在实际工作中,能力是在持续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增强的关键。我们更看重员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的态度以及端正、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
学生B问: 对于初创企业,您认为应如何实现发展壮大?
答: 初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质量品质是生命线,诚实守信是根本准则。必须将产品/服务的品质放在首位,赢得客户的信任。只有坚守诚信,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才能积累口碑,吸引并留住更多优质客户,这是企业实现发展壮大的核心基石。
此环节气氛热烈,问答内容聚焦人才观与经营理念,体现了学院学生对我司经验的深度思考。
此次会谈富有显著成效,学院高度评价我司发展成就及妇女赋能模式,认为其具研究价值与示范意义。我司表达了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妇女发展与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